圖/文 張沛齊(國立台北教育大學文化創意產業經營學系在學)
隨著安康輕軌、環狀線工程的進行,沿著新店溪兩岸的景觀也有相當明顯的變化,近來隨著政府政策的進行,鐵道運輸的推廣與河川水利的整治都是目前社會上相當熱門的議題。對新店來說,鐵道與河川在過去百年以來都是見證這個地方成長的顯著軸線。讓我們一同回顧這條與新店溪平行 的「新店線鐵道」。
19世紀初,新店已是台北南部文山地區 (包括深坑、石碇、烏來、坪林、新店等地)的物資集散中心, 於山區採得的物產如茶葉、木材、煤礦等皆集合於新店溪畔,再藉由船運或陸運往下游的台北市區運送。日本統治臺灣初期,持續發展殖民地式經濟的規模,為了讓山上的物產可以更快、更大量的往下輸送,乃在烏來山區與新店市區之間開闢台車道;並且在新店與萬華之間開闢一條單線、與縱貫線同軌距之客貨兩用鐵 道,即為新店線。
新店線由日本商會組合之「臺北鐵道株式會社」所建設營運,是台灣鐵道史上少數於殖民時代即辦理貨運的私有鐵道,與 其它私有軌道大多以762軌距的五分車不同,新店線採用與縱貫 線同寬之1067標準窄軌,可見其規格之高。新店是這條線的 「終點站」,起始點自萬華算起,沿著今日汀州路、羅斯福路、 北新路向南,沿途經過古亭、公館、萬隆、景美、大坪林、七張 等地。
現台北捷運的南北樞紐—淡水線和新店線大多都是自日本時期原有地面鐵道路線改建而來,然而淡水線營運至1980年代確定要改建捷運前才拆除,新店線則在1960年代即因營運成本考量而先行拆除,直到1990年代末期才興建地下化的捷運。
目前新店線鐵道的沿線遺跡,如車站、鐵軌皆留存不多, 也因戰後新店地區快速的都市化而使沿線地景有極大的改變。相較於台北市區,新店在鐵道存在的日本時代與戰後初期所留存的照片皆不多,但我們仍能從這些極少數的照片中看到極為明顯的的地景變化,以及更多可以感受到鐵道曾經存在的歷史遺緒:諸如原先「新店驛」所在的光明街,因應曾經站房、月台的存在而使夾在北新路間的房舍兩面開門開窗、原先「公学校前驛」所通往的 「大坪林公学校」成為今日的「大豐國小」,而車站通往國小的道路延續成為今日的「大豐路」。在新店區以外的地點,如「景尾驛」前的巷弄也成為「車前路」。
下回走在新店市街上,或是搭乘捷運新店線前往臺北時,不妨觀察一下這個城市快速成長下 所隱藏的歷史面貌吧!
Comments